甘肅金昌網上信訪架起黨群“連心橋” 全球今頭條
【資料圖】
民主與法制網訊(記者馬震坤 □劉偉業)“您好,這里是金昌市12345熱線,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。”走進甘肅省金昌市“市長熱線”受理中心,電話鈴聲此起彼伏,話務員有條不紊地忙碌著。在“市長熱線”受理中心的大數據分析展示平臺,可以清晰地看到近期受理的熱點問題集中領域。
營造“依法、暢通、文明、有序”的信訪工作新秩序,穩步推進訴訪分離是金昌市解決群眾信訪工作的一個重要窗口。金昌市通過設立“12345”市長熱線、市長信箱、網上信訪等方式,推行網上信訪“接訴即辦”工作模式,進一步暢通和拓寬信訪渠道,讓群眾不出家門就可以提出信訪事項,方便群眾就地、就近反映訴求,降低信訪成本,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、按期答復率均為100%,群眾滿意率98.9%。
與此同時,金昌市逐步將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納入法治軌道解決,建立多種保障制度,從根本上維護困難人群的合法權益。金昌市堅持把“法治”挺在信訪工作前面,對于受交通事故傷害且無錢治療的人員,建立起交通事故受傷人員保險公司提前支付賠償紅黑名單制度,由承保公司對受傷人員提前預付賠償金。為經濟確實困難的農民工、城鎮失業人員、孤寡老人、殘疾人等當事人,建立相應的特殊群體綠色通道,采取緩、減、免交訴訟費等司法救助的措施,降低困難人群“打官司”的門檻。同時,暢通訴訟渠道,實行群眾來訪法官介入制度。
為防止信訪事項“空轉”,信訪部門加強對信訪事項的甄別分類、轉交辦和協調督辦,不斷規范信訪事項登記、受理、轉交辦、告知等各環節工作流程。群眾還可以通過網絡或電話查詢所反映問題的辦理進度和相關情況,對自己信訪事項的辦理進度做到心中有數。
根據信訪積案涉及范圍和化解難度,金昌市逐案明確市縣(區)包案領導。嚴格落實“五包”責任制,做到一件信訪積案、一名領導包案、一個工作班子、一套化解方案、一抓到底,推動息訴罷訪。對涉法涉訴類信訪事項,由各級政法委牽頭,法院、公安等部門參與化解。對信訪人屬地黨委政府配合做好思想疏導、幫扶救助等工作。對檢舉控告類信訪事項,由紀檢監察機關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并反饋。對疑難復雜信訪事項,由信訪部門通過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會商研究等方式推動化解。
據記者了解,由于金昌市堅持齊抓共管,強化責任落實,目前已形成了黨委政府推動、信訪部門綜合協調、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的協調聯動機制。通過召開協調會,對案情復雜、涉及面廣、解決難度大的問題進行協商會商,綜合運用行政、法律、經濟等手段以及教育、協商、調解、聽證等方法,因案施策、分類化解、逐案攻堅,確保群眾合理訴求解決到位,無理訴求教育疏導到位,生活困難幫扶救助到位,徹底實現了“案結事了、息訴罷訪”的目標。
金昌市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的同時,不斷健全完善預防和化解信訪矛盾糾紛的常態化、長效化工作機制,在全市12個鄉鎮、6個街道均成立了信訪工作聯席會議,健全完善了社區網絡化管理服務機制,統籌基層社會治理資源力量,推動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、解決在源頭,做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對于“12345”受理的各類矛盾糾紛,金昌市堅持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、司法調解“三調聯動”,動員專業組織、行業組織廣泛參與,發揮好“兩代表一委員”、律師、心理咨詢師、社會工作者和老黨員、老軍人、老干部、老模范、鄉賢等作用,既解決實際問題,也解決思想和行為上的問題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