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青浦區法院為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注入司法動能-時快訊
(資料圖片)
民主與法制網訊(記者侯勁松 通訊員崔繽予)4月24日下午,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(以下簡稱“青浦法院”)召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及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。
發布會通報了青浦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審判工作情況,并發布《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保護白皮書》(以下簡稱“白皮書”)。
自上海法院調整普通知識產權案件管轄以來,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,青浦法院共受理633件知識產權類案件,其中民事620件、刑事案件13件;共審結378件;民事案件調撤率為76%,刑事案件緩刑適用率約96.1%。審結案件主要涉及著作權、知識產權合同類民事糾紛,侵犯商標、標識和侵犯商業秘密類的刑事案件。
白皮書分別梳理總結了知識產權民事、刑事案件特征。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呈現審理難度兩級分化、涉知名品牌維權增多、商標權、著作權類糾紛通過網絡侵權的案件比重較大等特點。知識產權犯罪刑事案件,則表現為團伙犯罪趨勢明顯、犯罪主體文化程度兩極分化、網絡犯罪比重增加、侵犯知名品牌犯罪突出。近幾年來,大數據、5G技術、新材料等侵犯知識產權案件逐年增加,青浦法院受理的侵犯商業秘密案件涉及有機顏料技術信息,新領域、新業態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有所浮現。
為及時高效定分止爭,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審判質效和公信力,青浦法院立足審判質效,打造“硬核”實力,組建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團隊,持續推進全流程網上辦案機制,及時高效審理知識產權案件。同時,青浦法院注重運用信息化建設,知識產權案件電子送達率、庭審無人記錄率、電子卷宗單套制歸檔率均達100%,在線庭審適用率超過90%。不斷優化審判業務,構建“一站式”多元解紛機制,加強與相關單位等協作,共建知識產權“大保護”格局,開展巡回訴訟服務,為當事人提供集約高效的解紛路徑。通過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審判的各項機制,努力提升知識產權審判司法效能,平等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,滿足當事人對解紛便利性和專業性的司法需求。
西虹橋(進口博覽會)人民法庭庭長徐冬梅現場解讀知識產權審判十大典型案例。內容涉及品牌商標侵權、技術合同、著作權糾紛、制假售假等熱議問題,從培訓教輔到特許經營“加盟”,從嬰幼兒玩具用品到奢侈品品牌,覆蓋面較廣,涉及百姓日常生活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