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資訊!甘肅涼州:用全科“小網格”撐起社會“大平安”
【資料圖】
民主與法制網訊(記者馬震坤 □王建慶)日前,記者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東大街楊府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看到,一張“社區民情網格服務架構圖”將社區劃分為5個網格,每個網格約300戶至500戶,并繪制了網格化管理示意圖,明確各網格區域范圍,實現了全覆蓋、無縫隙管理。這是武威市涼州區深化拓展網格化“全響應”模式,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場景。
近年來,涼州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圍繞黨建引領到網格、治理服務到網格、群眾滿意在網格,抓源頭治理、重矛盾化解,打造建設“全科網格”,引領推動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,以“小網格”撐起了“大平安”,全面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做優“紅色網格”,做實基層治理
涼州區堅持以黨建“一張網”統領基層社會治理,以“一網統管”“一網通辦”“一網協同”等為主要內容的“一體化治理”,依托“黨建+信息化+網格化”手段,在具備條件的網格設立黨支部和黨小組,在每一級網格對應建立微信群,解決群眾身邊的“急難愁盼”,有效滿足居民群眾全方位、多元化服務需求,社區治理、便民服務、平安創建等工作一體推進,全力構建社區網格管理精細化、實體化、自治化,服務居民精準化、信息化、多元化。精細的網格化服務管理讓群眾意見少了、點贊多了,社區工作思路活了、成效有了,為構建平安和諧社區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凝聚黨群合力,提升服務“軟實力”
為健全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,提升社會治理效能,涼州區緊緊圍繞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、基礎性、根本性問題,建立部門聯動調解新格局,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,搭建矛盾糾紛化解新平臺。
涼州區以‘網格+’為抓手,不斷發揮社區網格的作用,讓社區的服務更加有了溫度。社區黨委根據轄區的實際,整合轄區各類資源,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建設,以社區黨建服務實體陣地、“好商量睦鄰中心”為抓手,用物業“小支點”撬動治理“大格局”,構建起條塊結合、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的基層治理新網格,架起了聯系和服務群眾的連心橋。
織密“人民調解網”,實現糾紛多元化解
涼州區堅持和發揚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拓展人民調解工作領域,開展楓橋式人民調解組織和調解員隊伍創建活動,建立各級人民調解組織560個,組建477人的區級調解員隊伍和181人的調解人才專家庫,全面建成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、遍布城鄉、覆蓋全域的多元化調解組織網絡體系。創新人民調解組織形式,立足本地矛盾糾紛實際和調解員專業特長,組建“老王說理室”等特色品牌個人調解室28個。積極推進48個鎮(街道)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,整合資源力量,明確職責分工,理順工作機制,實現矛盾糾紛統一受理、集中梳理、歸口管理、限期辦理。加強行政司法機關與公安、法院等部門聯動協作,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聯席會議制度,進一步完善訴調對接機制,組建訴前調解中心。近三年來,建成了以區、鎮(街)、村(居)三級綜治中心為龍頭,以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為基礎,以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為補充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,從而實現了“一站式接待、一攬子化解”矛盾糾紛的“大調解”格局。
三年來,涼州區調處各類矛盾糾紛7998件,司法確認188件,調解成功率保持在95%以上,人民調解協議訴前司法確認154份。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,為加快建設經濟強區、生態大區、文化旅游名區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。
關鍵詞: